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(二)

时间:2012/08/02

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(二)

 
温馨提示:
亲爱的同学,面对眼前的这份试卷,请放松你的心情,仔细阅读,认真思考,规范书写,收获一份满意,你一定是最棒的!本卷总分120分,考试时间为150分钟。祝你考试成功!
 
一、积累与运用  (25分)
1、下列各项中字的音、形、义全对的一组是(      )(2分)
   A 坦荡如砥(磨刀石) 潜滋暗长    皲(jun)裂    诓(kuang)骗
   B 锲(雕刻)而不舍   不屑置辨    谄(chan)媚   校(jiao)对
   C 舐(舔)犊之情     迫不急待    猗(yi)郁   脆(cui)弱
   D 揠(拔)苗助长     无稽之谈    狡黠(xia)  按捺(nai)
2、默写填空  (11分)
(1)春蚕到死丝方尽,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      (李商隐《无题》)  
(2)青山遮不住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。       (辛弃疾《菩萨蛮  书江西造口壁》)           (3)春潮带雨晚来急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。 (韦应物 《滁州西涧》)
(4)《马说》中表现“食马者”愚妄无知的排比句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,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5)《使至塞上》中被王国维称之为“千古壮观”的名句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。
(6)《论语》中论述孔子心目中君子标准的语句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(7)苏轼在《水调歌头》中表达自己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,并体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:_______________   __,____________   _____。
3、与经典同行,与圣贤为友。在初中学习生涯中,你在老师的引领下,一定读了不少名著,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。那么你的收获到底怎样呢?现在就来检验一下吧。(2分)
回忆《水浒传》的相关内容,回答问题。
(1)与“宋江怒杀阎婆惜”直接相关的故事是(        )
A. 智取生辰纲   B. 醉打蒋门神    C. 活捉史文恭    D. 大闹野猪林
(2)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后,在山顶上树立起了一面杏黄旗,上书“           ”四个大字,它实际上代表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口号。
4、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。请先将病句找出来,然后进行修改。(2分)
 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“祥云”长72厘米,重985克。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醒目的    视觉效果,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。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1)第   句有语病,病处修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(2 ) 第   句有语病,病处修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5、阅读下面的语段,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两个句子,组成一组排比句。(2分)
真诚的爱意味着爱所有的人,爱世界,爱生活。爱意味着无须山盟海誓的承诺,意味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人。爱是一种感受,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 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
6、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。(6分)
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,学校准备开展以“珍爱生命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。
(1)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,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(    ) (1分)
 A.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
C.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
(2)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《珍爱生命需要智慧》,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材料?为什么? (3分)
[甲]邰丽华身残志坚,为实现梦想,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,经过艰苦训练,终于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“千手观音”。
[乙]22岁的乐刘会,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。听不到任何声音,她就平静呼吸,保存体力;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,她就大声地呼救。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,她终于获救。
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3)星期天,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。由于天热,有位同伴提议一起到江边去游泳,你不赞同他的想法。这时,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《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》,灵机一动,说: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      。” 
二、阅读理解  (2分)
(一)泊秦淮    杜牧      (3分)
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
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
7、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讽谕诗。该诗主旨句用一个“      ”字凸现出了诗人的忧愤之切。
8、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(   )
   A诗首句描绘秦淮河美丽的夜景,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,意境非常淡远。
   B 次句用“夜泊”点明写诗的时间、地点,以“近酒家”引出下文。
   C 全诗以秦淮河的夜色与喧闹的河对岸形成对比,把历史、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,把批判的矛头直指“不知亡国恨”的达官贵人们,讽刺辛辣而直露。
D 诗人夜泊秦淮河,借眼前景,而抒现实忧,表达了一个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。
(二)(13分)
[甲]鱼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。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避也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!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;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非独贤者由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勿丧耳。
[乙]天祥至潮阳,见弘范①,左右命之拜,不拜。弘范遂以客礼见之,与俱入厓山,使为书招张世杰。天祥曰:“吾不能扞②父母,乃教人叛父母,可乎?”索之固,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。其沫有云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弘范笑而置之。厓山破,军中置酒大会。弘范曰:“国亡,丞相忠孝尽矣,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,将不失为宰相也。”天祥泫然③出涕,曰:“国亡不能捄④,为人臣者死有余罪,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!”
(节选自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)
【注】①弘范:元军元帅。②扞(hàn):保卫。③泫(xuàn)然:水滴下的样子。④捄:同“救”
9、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。(2分)
(1)故患有所不辟也   辟:         (2)天祥泫然出涕  涕:         
10.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   )(2分)
   A所欲有甚于生者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余将告于莅事者       
B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      (河伯)望洋向若而叹
C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         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 
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     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
11、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
(1)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
译文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2)弘范遂以客礼见之。
译文: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2、《孟子》中有“贫贱不能移,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也”的论断。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“富贵不能淫”“威武不能屈”的句子。(2分)
答:①富贵不能淫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②威武不能屈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3、乙文中,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?(1分)
 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4、请结合文体特点,简要分析甲、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?(2分)
 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三)不该遗忘的“自省” (6分)
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:“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。”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: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,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;在改正错误以前,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。惟有如此,及时反省,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。看来,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,他们所推崇的“自省意识”,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。
      ②可是,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,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: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,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——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。每当我们惹了麻烦,做了错事,伤害了他人,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;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,求职碰壁,壮志难酬等困境时,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,实力的欠缺,能力的差距,而是习惯在悲伤、沮丧、悒郁、愤懑的同时,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,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,缺乏深沉的自省。于是,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,越来越差,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,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。
      ③缺乏自省可怕,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。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,惟有自怨自艾,强吞下失利的苦果,从此一蹶不振。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,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,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,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,不仅于事无补,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。
    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,也不是求全责备,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,是对灵魂的追问。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,即知其“失”,同时要知其所以“失”,进而在行动中纠其“失”。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,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。
      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、不可战胜的。
 
15、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。(2分)
 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6、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“不正确的自省”? (2分)
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7、“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、不可战胜的。”请你从“人”或“民族”的角度,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。 (2分) 
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(四)雪的功能令人惊奇(10分)
 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,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。
  ②专家推算,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,相当于1.2万吨石油。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,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。现在,无能耗的“雪能源”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入冬以后,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,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。来年夏天,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。据报道,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,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,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。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,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,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。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,足以满足夏天需要。
  ③除了制冷以外,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。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,即使攥成雪团,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,含有甲醛、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,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。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,可滤除90%以上的甲醛、花粉等有害成分。
 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,是一种超软水。它不含钾、钠等矿物质,具有很强的渗透力。因此,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。对治疗红眼病、皮肤烫伤、冻伤都有效果,尤其对于轻患者,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,可不用其他药物,45天就能痊愈。常用雪水洗澡,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,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疾病。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。研究表明,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,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,每天饮12杯雪水,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,能防治动脉硬化症。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,随着年龄的增长,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,从而加速人的衰老。所以,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,可以延年益寿。
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,户外4米高的雪堆,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、枝叶等,到8月份仍可保持2.5米高度。同样方法,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,按照高25米,边长100米规模堆放,可存雪20万立方米,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,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。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,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。
 
18、本文说明了“雪”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?(2分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答: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9、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?分别有什么作用?(3分)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0、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,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 “超软水”。(2分)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1、“雪”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,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。请分别举例说明。(3分)
答: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(五)听雨的奢侈(13分)
近日夜雨,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,响声随着雨势,时骤时疏,时轻时重,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、和谐、悠远的美妙情感。
就像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一样,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,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、细润花草、敲击河滩、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,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。例如,同样是春雨,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: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:“春霖未免妨游赏,唯到诗家自有情。……闲忆昔年为客处,闷留山馆阻行行。”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。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《虞美人·听雨》,对雨从感怀到慨叹,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境况渲染到极至,简直痛人心髓。
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、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,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“秋来叶上无情雨,白了人头是此声”,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,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。
回想小时住在乡下,最恼的就是雨天。雷鸣电闪风狂雨骤,令我惶恐万分。因此,每逢雷雨夜,我常龟缩在被窝里,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,带头惊恐惶惑,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。即令是和风细雨,我也不大喜欢。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。那时,家里穷,没有雨伞,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,以它遮阳尚可,遮雨则只遮个头脸,衣裤难免要淋湿。冬春时节,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,更难受!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,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,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。
长大以后,我读了许多书,特别是参加工作后,生活渐渐好起来,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,不仅喜欢和风细雨,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。因为此时在我看来,只有雨,没有雷电,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。别的无庸费言,在中国文学史上,要是只有狂风骤雨,而无雷鸣电闪,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《天问》。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、激愤、忧虑、沉痛、苦闷、彷徨、坚贞、无畏……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。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、巴金、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。
身居闹市多年,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空的豪雨,除了台风登陆,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;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“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韵致,因此每逢下雨,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。但我还是喜欢雨,不论是“细声巧作蝇触纸”,还是“大声铿若山落泉”,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,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,对当今污染严重,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,不啻是一种休息,一种调节,一种陶冶,一种享受。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,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,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、疲惫和冷漠,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,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,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,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、安详可人,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。因此,每当久晴不雨时,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。这时,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,听到那呼呼的风声,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;听到那嗒嗒的雨声,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;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,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……
如是,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,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?
 
22、联系全文,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。(3分)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3、从全文看,作者举杜甫、李建勋、蒋捷的例子,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?(2分)
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4、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“一场难得的奢侈”? (3分)
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25、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,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,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。结合“身居闹市,每逢下雨,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,但我还是喜欢雨”的表白,你认为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让生命“走向圆满”? (2分)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6、请从语言或内容的角度就文中划线部分作简要品析。(3分)
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写作(50分)
27、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,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。
题一:请以“这件事我做对了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①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;②线索清晰,叙事完整,内容充实;③写出“我”对这件事的认识、判断、决定的过程;④恰当运用描写、抒情等表达方式,写出真情实感。
题二:阅读下面的材料,按要求作文。
饱经沧桑后,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,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,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。老画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,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,画得如同真窗。他顿时感觉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。
读完上面的材料,你想到了什么呢?请以“画一扇窗给自己”为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,可以记叙你的经历,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,抒发你的感受。文体自定(诗歌、戏剧除外)。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。
 
 


更多模拟试题请关注:江西中考网 http://www.jxzkzs.com/moni/

  • 上一篇: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(一)
  • 下一篇:江西省赣州市2012年中考地理模拟卷(四)